【茕茕孑立】成语解释
分类:成语
97
茕茕孑立 | |||
拼音 | qióng qióng jié lì | 简拼 | qqjl |
近义词 | 孤苦伶仃、举目无亲 | 反义词 | 四世同堂、儿孙绕膝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
成语解释 | 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 ||
成语出处 |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
成语用法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
例子 | 何为《小灯》:“我凑着茕茕孑立的小油灯,尽情享受秋灯夜读的乐趣。” | ||
英文翻译 | alone and helpless | ||
成语故事 |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及老人。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他为郎中。李密不愿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晋武帝,说自己的祖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相依为命,待终养祖母后再出来做官。 | ||
成语正音 | 孑,不能读作“zǐ”。 | ||
成语辩形 | 孑,不能写作“子”。 | ||
产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生僻 |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窃窃私语】成语解释
下一篇:【区区此心】成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