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非暴力沟通》的名句赏析

《非暴力沟通》的名句赏析

分类:书籍 105
  • 01.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02.
    沟通有四步:第一,客观表述事实;第二,说出你的感受;第三,说明原因;第四,提出要求。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装没事,更不要等着对方来猜你为什么生气,等他来道歉。直接告诉他,今天这件事,你这么处理,让我很伤心,以后你不要这样了,好吗?不要害怕发脾气。真正高情商的人,会认为,发脾气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我以前说过,所谓情商高,就是心中有他人;所谓情商高,不是虚伪,而是温暖。但这不是说,我们心中要没有自己,真正的情商高,是把自己当朋友,与自己和解,对自己也要温暖啊。
    —— 《非暴力沟通》
  • 03.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04.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05.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06.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是我们生气了。c.体会自己的需要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07.
    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08.
    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09.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10.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11.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12.
    我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的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他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13.
    语言是窗,否则它们是墙。
    —— 《非暴力沟通》
  • 14.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15.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 《非暴力沟通》
  • 16.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17.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18.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认为有义务使他人快乐)――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生活的主人(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责任)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19.
    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我相信,除非从我做起,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20.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21.
    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些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 《非暴力沟通》
  • 22.
    你是神的孩子 你的退缩对这个世界并无益处 为了让身边的人不受威胁而缩小自己 绝不会带来任何启迪 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 那不仅存在于某些人 而是存在于每个人之中 当我们容许自己的光芒闪耀 也就默许了他人一同绽放 当我们挣脱了自己的恐惧 我们的存在也会让他人得到解放
    —— 《非暴力沟通》
  • 23.
    总是一副面具, 由纤细白皙的手举着, 挡在脸前。 那轻轻举着的面具的手腕, 十分灵巧。 虽然有时有点颤抖, 指尖拉动, 但总是把面具举好。 年复一年我不禁好奇, 但不敢问, 但终于无意中看到面具背后, 却什么也没有。 她没有脸。 她已经成了优雅地举着面具的手。
    —— 《非暴力沟通》
  • 24.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25.
    所有的审判,都是对事物糟糕的表达。 它只会让我们陷入对彼此的攻击里,而屏蔽自己的需求和对方的感受,以及我们最初的需要。
    —— 《非暴力沟通》
  • 26.
    At the core of all anger is a need that is not being fulfilled. 所有愤怒的核心是需求没有被满足。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27.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28.
    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很多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失去了自信和生活的勇气,甚至生发出”羡慕嫉妒恨“。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29.
    人们常用“活该”这样的字眼来表达这种思维。诸如,“他活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处罚”。 这样的表达其实隐含着一种假设:做出某些事情的人必定是“坏人”,他们应当受到处罚,他们应该忏悔并且做出改变。
    —— 《非暴力沟通》
  • 30.
    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确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第二步:列好清单后,像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他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第三步:一旦你承认某一行为是你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